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贴对联有什么样的讲究及由来?

贴对联有什么样的讲究及由来?

2016-02-17 09:25:06 来源:www.45fan.com 【

贴对联有什么样的讲究及由来?

2009年02月11日22:55
 
对联故事(上)
 
76现成对联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 ),李调元被调到南方 ,任广东学政二年。其间,搜集民歌民谣,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一次 ,途中进一个小食店吃茶。这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好。李调元请老伯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客人。铺好纸 ,蘸足墨 ,刚要下笔,老婆婆给他端来一碗荷包蛋,请他先趁热吃了。李调元走了神,竟挥笔写下5 个大字:
 
两个荷包蛋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 :“我怎么写了这个?再拿纸来吧 !”老伯伯忙说:“我只有一张万年红纸,裁成三条了。”李调元一想,索性取现成的话吧,又挥笔写出:
 
一张万年红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赞扬道 :“好!好 !”李调元又把横披写上:
 
好好
 
自小店贴出这对联和横披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宝,门前热闹非凡。看过之后,还要进去打听李调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两个荷包蛋 ”。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小店改名为“好好店”了。
 
77 粗毛野兽
 
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有一个姓石的乡绅,不服蒲松龄的才学,要与他一比高低。这天 ,他们碰在一起 。石乡绅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细羽家禽砖后死
 
蒲松龄一听,这是糟蹋我这年轻人呀!我也得给他点颜色看。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 :“我不会对对子。既然乡绅逼着我对 ,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 ,请乡绅帮我一字一字录下来,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 。”石乡绅差点乐出声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他满口答应下来。蒲松龄大智若愚,一本正经地说,石乡绅幸灾乐祸,一本正经地记——
 
“粗对细,行吗?”“行。”记个“粗”。
 
“毛对羽,行吗?”“行。”记个“毛”。
 
“野对家,行吗?”“行。”记个“野”。
 
“兽对禽,行吗?”“行。”记个“兽”。
 
“石对砖,行吗?”“行。”记个“石”。
 
“先对后,行吗?”“行。”记个“先”。
 
“生对死,行吗?”“行。”记个“生”。
 
“完了,你念念。”
 
石乡绅拿过来就念:
 
粗毛野兽石先生
 
刚念完 ,发现这是用“ 先生”与“乡绅”的谐音糟蹋自己,顿时面红耳赤,自认晦气。从此,再也不敢与蒲松龄比高低了。
 
78 纪晓岚智斗乾隆
 
纪昀,字晓岚,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四库全书》的总纂。他十分风趣、幽默,头脑灵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欢找人对对子,也算是一种娱乐。找谁呢?自然是纪晓岚了。这天,乾隆出的出句,听着是:
 
两碟豆
 
纪晓岚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么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
 
一瓯油
 
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
 
两蝶斗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说,我指的是——
 
一鸥游
 
皇上又说:
 
花间两蝶斗
 
纪晓岚随口应道:
 
水面一鸥游
 
皇上说 :“看来斗不过你哟 !”纪晓岚一听,小心翼翼地说 :“皇上高明,臣不过是一只水鸟罢了。”
 
79 南岳庙死个和尚
 
这天,纪晓岚正在书房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都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 公务已办完了 ,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原来南岳衡山上有座南岳庙,当家和尚新近坐化归天了。此处为衡阳府所管辖,刘太守这次回去要参加祭奠仪式,请纪晓岚作一副对子。纪晓岚立时就答应了,铺开纸,写下7个大字:
 
南岳庙死个和尚
 
刘太守心里一哆嗦 :“纪大人不是出口成章吗,怎么大白话都上来了?这要带回去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可嘴上又不好说。偏偏纪晓岚又问了一句:“你看如何?”“这个……”刘朝玉实在不好回答。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又写了七个大字:
 
西竺国添位如来
 
刘太守忙不迭地在脸上堆起笑容,连连拍手称绝。
 
80 中书令什么东西
 
清朝乾隆53 年(1788 ),工部衙门被大火烧光,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门。纪晓岚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这天,议事过后,大家闲聊天。一位说 :“这工部 ,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 ,不妨称为水部。”另一位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火也可以烧掉水部,也是因果相报了。”纪晓岚说 :“我这里有个出句,请各位大人对。”待缓缓说出后,众人谁也对不上。原来是一副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子: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司空,本来是汉代官制,与司徒、司马合称“三公 ”,清代常称工部尚书为司空。因此,出句所说的,全是实事,对句也不能虚构 。众人无言以对,齐向纪晓岚拱手说 :“愿闻下联。”其实,纪晓岚也正想不出答案。正巧,挑帘进来一位内阁中书 。此人是南方人,长得身高体壮,常说自己是“南人北相 ”。纪晓岚一击掌说“有了 ”,走到中书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 :“正在对句,只好借你一用,请不要在意。”于是,他吟出下联:
 
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
 
以“南北中东西”对上联的“水火金土木 ”,如天造地设一般,很快就流传开了。
 
81 骂庸医
 
纪晓岚家中 ,常常受庸医所骗。有时误诊,有时错开药,轻者病情加剧 ,重者丢了性命 。连他这样的官宦人家都是这样,老百姓又不知被坑害多少 。所以 ,他对庸医是恨之入骨的。有个庸医曾来纪府看过病,没治好病人。他想求纪晓岚写匾来装点门面,又怕讨个没趣,便托人去求。纪晓岚一听是为这个庸医题匾,未加思索,便写下他早想过的三个字 :“明远堂”。来人很惊讶:“您老不是最恨不高明的医生吗?如何用这样褒奖的词句呢?”
 
纪晓岚回答说 :“《 论语》里有这样的话 :'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我说他'明远 ’,是说他'不行’,医术行不通,再骗人也无法得逞呵!”来人又问 :“他说不定还当好话读呢!不过,他万一再求您老写副对子,可怎么办?”纪晓岚说:“那有什么,我早想好了,想要,不妨一起拿走 。”说完,写了副对子: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来人一看,深深佩服这位谐趣大师的文思。原来,唐朝孟浩然有两句诗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说没有才学不被明主重用,因为多病致使朋友疏远。纪晓岚把字的位置稍加变化,意思也变了:医术不高明,被才(财)主抛到一边;因医疗事故多把人给治死了,病人自然疏远不敢登门求医了。
 
82 对联的妙用
 
古代有个国王 ,酷爱对联。他整日和朝中官员吟诗作对,而将国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们纷纷进谏 :“为国者要以治国为本。”国王置若罔闻。冬天到了,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国王即兴出一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滴不成冰;
 
满朝文武除了“好啊 ”、“妙哉”的喝彩声外,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来。忽然,一位老臣自称对出来了,并提笔写在纸上,递给国王。国王接过一看,面带惭色。只见下联写道:
 
国乱民贫,王不出头谁是主。
 
从此,国王开始临朝理政了。此联字句对仗工整 ,且起到了千万句话所达不到的作用,堪称佳对。
 
83 批准探亲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给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还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超群,就不忍责备他。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脸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由头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下,虔诚地说 :“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乃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84 也让你为难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又很擅长诗文,走到哪儿都撰联题词。有一次下江南时,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到民间私访。他走到一个地方,见一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乾隆皇帝想看看乡俗,便灵机一动,叫侍从拿出三个铜钱,又写了一个单联一起送去,作为贺礼。联句是: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这下,农家主人可为难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怨这个不速之客不该这样为难人。可巧,农家主人的小儿子在旁边看见了,他就向父亲说,要写联应对。父亲心想,10 岁的孩子懂个什么,还要对对子?正在犹豫时,儿子已挥笔写下了下联: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回句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现了农家人的待人诚恳。这样一来 ,反倒使乾隆皇帝为难,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得了。好在他没穿龙袍,也不怕失身份,就以会会写对联人的借口,还是进去了。
 
85 猜谜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在文华殿里猜灯谜取乐。皇上一高兴,点名让纪晓岚制一个谜,让大家猜。纪晓岚领旨,要了一盏大宫灯,挥笔写了一条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不是,与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亦为妙文
 
乾隆皇帝和满朝文武,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猜了。最后 ,还是纪晓岚把谜底告诉了大家 :就是“猜谜”二字。
 
这灯谜很巧 :“与狐狼猫狗”仿佛,是“犭 ”,不是黑白红黄,是“青”,合而为“猜”字;诗词论语都有的是“讠”偏旁,对东西南北模糊,是“迷”,合而为“谜”字。
 
86 缺啥给啥
 
一年春节,郑板桥陪一位州官外出。走到南门街,看一户人家贴着这样的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披是“南北”二字。郑板桥看后,皱了皱眉,扭头便走。过了一会儿,他拿着几件衣服,提着一块肉,肩上还扛着一口袋粮食。他敲开这家大门,只见一家老小缩在一张床上 ,衣单灶冷 。郑板桥说:“过年了,这点东西给你们留下用吧!”那家人认出郑板桥来,千恩万谢地给他磕了几个头。出了门,州官问他 :“你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他家没有衣服、没有粮食呢?”
 
郑板桥指着春联说 :“这里都写着呢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缺一(衣)少十(食),横披'南北’,不就是'没有东西’吗?”
 
87 郑板桥续联
 
从前,有个举子赴京考试。他起个大早赶路,过一条独木桥时,与一位挑土的农民走个碰头,谁也过不去,必须有个人让路才行。两个人都有不让路的理由。举子说:“我是读书人,自古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应该我先走 。”农民说:“我是挑担子的,自古道 :'挑担不让空手人。’应该我先走。”争执不下时 ,农民说:“你既然是读书人 ,我就出个对子,你能对上,我让;对不上,你让 。”举子满口答应了。农民便出了一联:
 
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
 
对联表面上说一担泥拦了举子的去路,巧在谐音上,嵌了仲尼(孔子)和子路(孔子学生)两人名字。举子对不上,只好退让,眼看着农民大摇大摆地过桥而去。举子越想越气,非要对出不可,便找个客店住下。谁料想竟一病不起,临死时嘱咐客店老板,把他葬在桥旁,立两块石碑,一块刻这上联,另一块空着。老板都照办了。不知过了多少年,那石碑一直空着,无人能对上。这天,来了一位文人,看了碑上的上联点点头,在河边踱起方步来。这时,河岸有几名纤伕刚刚拉过一条船,笑嘻嘻往回走,准备拉下一条船。他立刻来了灵感,当即请人找来笔墨,刮去石碑上的青苔,一挥而就,写出下联:
 
两岸伕子(夫子)笑颜回
 
虽说写的是纤伕们,联中也谐音、双关嵌进孔子(人称孔夫子)和他的另一个学生颜回的名字。这文人,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
 
88 这副对联不敢留
 
通州(今江苏南通)西寺的当家和尚苍松,靠化缘存了不少私房钱。此僧又附庸风雅,到处请名人写字作画,其实是个势利小人。这天他在书画收藏家保艺园家里遇到了郑板桥,死说活说非要请郑板桥去西寺住几天。郑板桥推托不过,就随之去了庙里。苍松和尚十分热情,上丰盛的饭菜,用顶好的茶叶,连茶具都是景德镇的细薄瓷。郑板桥每天只是看书。过了三天,苍松闲谈中说起这里有很多字画,但缺少一副木板对联。郑板桥装作不知道,依旧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苍松派小和尚送来文房四宝,说:“先生有空写写字消遣消遣 。”郑板桥动也没动,还是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和尚招待的饭也少了,茶也少了,郑板桥还是不画不写,一门心思读书。从此,“生活标准”一再降低,饭食不见油星儿,只有青菜加点盐,白米饭换成籼米饭,茶叶也不给了,泡一碗黄菊花代用,景德镇茶具也换成了瓦壶。郑板桥笑笑,照样吃,照样喝。这天,保艺园来西寺,见到这个样子,非常生气,要接他回去。郑板桥说:“打扰了10 多天 ,过意不去,我留副对子吧 !”苍松非常高兴。只见郑板桥从案子下边取出早已写好的对子:
 
青菜白盐籼子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苍松和尚知道这是讽刺他刻薄,非常惭愧。他没敢把对联刻出来悬挂,悄悄拿出去卖掉了。
 
89 半副对联
 
有个大盐商,请郑板桥写副对联。遇到这种富豪,郑板桥毫不客气地出价要1000 两银子 。盐商一再讨价还价,郑板桥答应降价一半,并说:“我写字是要先付钱的 。” 盐商送来500 两银子,郑板桥收好,铺开纸,写下:
 
饱暖豪富讲风雅
 
说声:“拿走吧!”富豪急了:“先生,你只写了上联呀!”郑板桥说 :“你不也只给了一半钱吗?”盐商无可奈何,只得乖乖地再拿出500两银子,这样,郑板桥才写出下联:
 
饥寒画人爱银钱
 
盐商指着下联说 :“你怎么……”郑板桥哈哈一笑 :“你说我怎么这么没出息,是不是?你们有银子,才想高雅,我们没钱,当然得爱财如命呀!”
 
90 峨眉三苏祠
 
三苏祠在眉山县城内,是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洵(1006 —1066 )、苏轼(1036 —1101 )、苏辙(1039 —1112)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五万多平方米。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宅为祠。三苏父子位居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苏洵精通六经百家,挥笔千言,博辩雄伟,为古今所称颂。苏轼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不仅达到当时的高峰,而且影响深远,驰誉中外。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苏轼当推首位。他的绘画姿态横生,别开生面。苏辙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他一生勤于创作,其政论文章和诗歌散文都达到了文学史上较高的水平。三苏祠正门的楹联写的是:
 
一门父子三祠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解放以后,三苏祠焕然一新,成为人们吸取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胜地。
 
91 自愧姓秦
 
清代乾隆朝,有位江宁人秦大士考取了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 ,很有点名气。多亏皇上比较开明,只重才学,不查祖宗,否则秦大士无论如何也休想作官。为什么呢?原来他是宋朝大奸臣秦桧的后人。一次,他与几个朋友游杭州西湖,一路笑谈,不知不觉到了岳庙、岳坟一带。大家一想,坏啦,怎么来这儿了?这里庙内有岳飞的塑像,坟前有秦桧和夫人王氏的跪像,而且那脖子上还分别挂着一副对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上联是摹仿秦桧的口气写的:我本是没良心的人,可要是有个好媳妇,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样整日跪着的下场;下联是摹仿秦桧老婆的口气写的:我虽然是长舌妇,吹枕边风给你出过坏主意,可要不是你这老贼心狠手毒,害死岳飞,我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让千人啐、万人骂。
 
游到这里,秦大士一言不发。偏偏同行者有位不知根底的人对他说 :“涧泉兄,是不是也题上一联呢?”
 
大家心里一阵发毛: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好在秦大士并不恼怒,神情坦然地吟出一联,为自己解了围: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92 数一数二人家
 
传说一年春节前夕,乾隆皇帝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下来私访。他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内容口气很大,可是看这户人家却是贫寒之家,这副对联是:
 
数一数二门第
 
惊天惊地人家
 
横批是:先斩后奏
 
这副对联的主人胆子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是谁敢出此狂言 。很快查出来 ,是出自一个10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便叫这个孩子来审问。这个孩子被推到皇帝面前,他还只是个 10来岁的小孩,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皇帝问他:“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的是这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 。我二哥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然要'惊天惊地 ’,这是下联。再说横批,那是说的我三哥,他是个杀猪的 ,写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39588.html
Tags: 故事 2009年 02月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