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筝的详细知识

筝的详细知识

2016-09-06 17:11:31 来源:www.45fan.com 【

筝的详细知识

 

关于筝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
中国古书籍对筝最早的记载,可算是战国策中的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罄筑、弹筝。”汉应劭在风俗中演义曾说:“公按冖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弁涼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大乐令壁记中则作如下的说法:“筝与瑟正同而弦少秦人有一瑟而争,蒙恬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
从各种资料来判断,关于古筝的来源可分为几类:一为蒙恬所造;二为瑟所简化;还有由简单乐器所演变的说法。现阐述如下:对于筝为蒙恬所造一说,许多人抱着迟疑的态度。在旧唐书音乐志中提到:“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瑟,相传为伏羲氏所创,是一种远古时期就出现的乐器。杜氏通典上记载:“瑟世本云,庖牺作,五下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一般认为琴瑟慢慢流传各地与各时期后,再经由蒙恬或京房加以改良命名为筝。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古筝是渊源自古代游牧民族,一种便于携带、尺寸不大、弦数不多的简单乐器,而非由汉族的既大又复杂的瑟演变而来(现今瑟的尺寸为216cmX54cm25弦),就体积来讲,筝只有三尺多,而瑟却有六尺多,那是因为汉族过的是固定农业生活,使用大型的乐器并不会不方便,北方或西方的游牧民族却不然,小巧的乐器反而较适合他们;就制作材料来讲,筝字从竹,可能原为大型竹子所制,瑟则为梧桐木制作,材料完全不同(虽后来的筝也为梧桐木制作,不过被认为是改良的结果);就发声来讲筝声是高急激昂,瑟音却是雍容柔和,为两种不同的发声领域。综观这三点,说明筝是由游牧民族所用的乐器演化而成,而非由瑟演化改良的并不为过。不过经过历史的演变,在秦亡后,秦筝逐渐被改良,从形状、材料、甚至声音都变得近似瑟,所以筝被称为小瑟也是可以接受的。
曲目介绍:
01.《汉宫秋月》:山东筝曲,张为昭传谱,高自成演奏谱。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筝曲《汉宫秋月》主要通过揉、吟、滑、按等技巧的运用,以缓慢的节奏描绘了处在封建暴君压迫和禁锢下的宫女们的悲惨遭遇,它以缠绵凄婉、悲郁衷怨的音调,表现出宫女们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悲悉、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02.《渔舟唱晚》: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大的一首筝独奏曲。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为标题。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03.《雪山春晓》:范上娥、格桑达曲。余江荔演奏,杨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西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其平均海拔在四千五百公尺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高山纵谷绵延不绝,由于山脉高度多在六千公尺以上,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遍:到了春夏,虽然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冰河蜿蜒,然山底却是绿草茵茵,野花遍地,中段则林木茂密,急流如奔,这样一山之中,山谷与峰顶间节节不同的气候带分布,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成为著名的生物宝库,不但在高山林野深处生长着各色各样的奇花异草,更孕有许多稀有动物。本乐曲又名《拉萨河畔》,藉着娴熟流利的古筝技法,描摹出神秘肃穆的西藏高原上,闪耀的阳光照映出一片白雪皑皑的秀丽景色,以及藏民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心情。

04.《蕉窗夜雨》:是一首客家筝著名筝曲,罗九香传谱,汉江韵,为考级第七级曲目。标题非常富于诗意,乐曲很淳朴很流畅,曲意幽怨,似诉离愁,若言别恨。通过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来表达一种夜已深沉,细雨不停,滴滴洒洒在窗外的芭蕉页上的情景,还有一种说法是外乡人来到岭南听到窗外夜深细雨,雨点拍响芭蕉,如声声细语,勾起无限思念、回忆,难断柔肠的牵挂。
《蕉窗夜雨》古朴、典雅、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酷如一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充满了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蕉窗夜雨》的作者已无从考证。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绘旅居他乡的伊人在万籁俱静、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蕉窗夜雨》全曲只有三十四小节。经过已故客家筝艺大家罗九香先生对客家筝曲的精深研究,对调骨(旋律骨干音)加以变化,由抑、扬、顿、挫的最佳布局以及速度的徐疾转折的独特安排,将全曲反复五遍演奏,使其成为古筝曲目的一代绝响。

05.《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迴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06.《出水莲》: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演奏者右手以连托演奏的前倚音润饰曲调,富有动力,同时还以不同的触弦点弹奏造成丰富音色的对比:靠近岳山处,音色则高雅明亮;中段常在岳山和雁足的中间弹奏,音色则柔美动听。左手则发挥按弦的多种功能,重按3和6音时则升高为4和(b)音。构成一种特殊的“软套”(重三六);以上滑音产生后倚音,韵味悠长,又以重颤音偶尔点缀一下,色彩清淡。全曲不长,但却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曲目:
01.《汉宫秋月》
02.《渔舟唱晚》
03.《雪山春晓》
04.《蕉窗夜雨》
05.《高山流水》
06.《出水莲》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73300.html
Tags: 关于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