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fan.com - 路饭网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 > 网络频道 > 阅读资讯:国家发展20年启世录内容

国家发展20年启世录内容

2016-09-08 22:39:20 来源:www.45fan.com 【

国家发展20年启世录内容

在12月5号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这应该是继97年西部开发和03年振兴东北之后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又一项扶持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的举措,随着这项工作任务的提出,应该说中国最后一块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已经被提上了工作议程,如果说当年的西部开发更多的为了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状况,去年的振兴东北是为了增加重工业在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那么明年的“中部崛起”,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区域化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从80年搞经济特区,我们开放了几个口岸城市,不过这几个城市里发展最好的是深圳,说到原因,那是由于香港经济的强大辐射带动了深圳经济的发展,而深圳的发展则进一步带动了广东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基础,之后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珠江三角经济增长级,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南部大城市圈。之后到了90年代初,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了脚步,中国在这第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淘得了第一桶金,此时转移发展重心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中央把目光定在了上海身上。上海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在加上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上海很快成为了一座辐射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并有机的整合了江浙两省的一些大中城市,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第二轮增长的长江三角经济增长级,并同时形成了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为中心的东南大城市圈。再后来因为相同的原因,我们开始发展以北京为中心城市的北方地区,这也成了带动中国经济第三增长级的环渤海增长级。北京作为一座首都城市,他的经济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低于广东和上海,所以在这个东南地区经济增长也逐渐减慢的时候,发展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也就具有了双重意义:不单要为中国的下一轮增长找到一座中心城市,也要把北京发展成为一座不单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要发展成为一座全国经济至少是北方经济的中心。目前看来,以北京天津以及周边的青岛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正在健康发展着,而经过了三轮经济发展之后的中国,家底已经比较殷实了,然而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有初期高速发展,中后期放缓的现象,所以中国要想继续保持一个每年8%-9%的增长率,就必须继续寻找新的增长点,西部东北以及明年的中部先后成了下一步所关注的对象。而在这三个地区中,我认为东北最有可能带动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同其他两个地区相比,东北有着更能被关注的优点:有边境通商口岸,有沿海口岸,有资源优势,还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工业企业,同时有着一条“哈长沈大”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大城市圈,以上的一切都给东北今后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矗但东北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发展因素,市场经济的不彻底,以及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导致的建厂的高成本,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都会成为发展的羁绊,但现在看来,只要政策合适,资金充裕,东北的快速发展期就不会远了。至于中部和西部,彼此之间各有优势:西部是底子薄,但有政策支持;中部底子虽然相对好些,却没有西部的政策好。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发展体系,所以发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中部因为刚刚提上工作日程,很多事情还都没有具体落实,目前扼待解决的是急需确定一座中心城市,我估计武汉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在中部,武汉还是无人能比的。

我要说明几点:原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不适用。发展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做事情要想一下就做好是不可能的,只有以点来带动整个面,循序渐进的发展才是办法,所以我现在有些领略到邓小平的过人之处了。而说到底,中国大陆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如果不是香港带动了整个珠江三角地区的发展,我们就没有精力去发展长江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也就没有现在的全盘皆活。这事总结起来容易,决策的时候靠的却是战略眼光。如今保守的预计,最迟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也许会成为一个超过美国或者至少是同美国难分伯仲的经济大国,不出意外的话,这该不是什么难事。

我还要说明一点:对于中国人均GDP只排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我有一些结论。其实这结论是从哈尔滨03年的GDP中总结出来的,我觉得该理论同样适合中国。03年哈尔滨的GDP总值排在了一个17的位置,而人均值却排到27位,初看时让我很是感觉不好,可我大体比较了一下各城市人口,除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外(重庆的情况同哈尔滨类似,他排到人均的40几位),再没有城市比哈尔滨人口多(966万)。甚至沈阳,南京,西安,武汉这些本该比哈尔滨人口多的城市也只有6,700万。在此要涉及到一个哈尔滨市合并松花江地区各市县的问题,这同重庆合并成渝地区大部分市县很类似。各市县虽然带进了一部分GDP总值,却大大拖了人均值的后腿,因为这些地区同时带进了很大一部分我称做“低创造价值”的人口,哈尔滨(也包括重庆)GDP的总值要除以一个沈阳等城市无须承受的庞大的“低创造价值类人口”的基数,这样比较的方式便存在了其不合理性。这同中国目前的情况很相似,欧洲一些人口少的国家人均值几乎都能达到一个20000以上的水平,而中国却刚刚迈进1000美圆大关,这看似的差距其实也存在着类似的“低创造价值类人口”的因素,因为那些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在创造着大体相当的价值,而在中国,总值的绝大多数都是小部分人创造的,其他部分的人口目前却只是创造着很少量的价值。以这种类型的人口结构做基数,平均值上是很吃亏的,所以中国才会在平均值上同别的国家相差这么大。不过“低创造价值类人口”的偏多有时也是一种优势,发达国家民众的财富创造能力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再想有所突破也只能是在效率上的提高,而除非存在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提高效率一般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中国之所以能连续很多年保持一个快速的发展,就是因为中国有着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低创造价值类人口”,这一类人口每年都在大量的向着“高创造价值类人口”过度,所以中国经济每年都在很高速的前发展着,而这种速度在近年内不会降低,直至社会结构完全的从目前的金字塔型转变成梭型,也就是中产阶级占主导的时候。所以,一个国家发展速度的快慢,最主要的因素是要看这个国家“低创造价值类人口”向“高创造价值类人口”转换的速度的快慢,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这种高增长的态势至少还要持续20--30年。难怪西方国家要感叹,中国的经济无论从增长速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要比别国来得迅速持久,其实这只是中国“低创造价值类人口”比较多造成的。

人口多就好象比热大一样,虽然升温慢,但由于积蓄了大量的热量的,所以降温也同样慢。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发展过程可能需要持续一个更长的时期,然而一旦中国完成了人口结构的转型,那么他所具备的能量也许要数倍于美国。文明的进步本身就是一个强弱交替的过程,而衡量强弱的标准只有经济。美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取代了英国而成为近代霸主的,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有朝一日中国也会取代美国而领跑下一轮的竞赛?中国已经迈过了穷则思变的时期,变则通。给中国一些时间一些信任一些支持,我们一样行。
 

本文地址:http://www.45fan.com/a/question/73782.html
Tags: 经验 中国 探索
编辑:路饭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App | 返回顶部